从微生态学的理论和实际出发,微生态学失调可分为以下四类。
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在这种变化主要是定量的变化。因此,菌群失调也称比例失调。根据失调的程度,菌群失调可分为以下三度:
1. 一度失调
在用过抗生素后,往往**了这一部分细菌,而促进了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这样就造成了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就叫比例失调。一度失调只能从细菌定量检查上发现有变化,在临床上往往没有变化或只有轻微的的反应。一度失调,在抗生素或其他化学疗法停止后,不加**,即可自然恢复。因此,一度失调是可逆的。
2.二度失调
二度失调是不可逆的。比例失调之后,即使诱发原因去掉了,仍然保留保留原来的失调状态,菌群内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二度失调,在临床上多有**表现,例如动物的慢性肠炎、慢性肾盂炎等,都表现为二度失调。
3.三度失调
三度失调表现为原来的菌群大部分被**,只有少数菌种占**优势的交替。三度失调表现为急性症状。例如沙门氏菌引起动物的伪膜肠炎,大肠杆菌感染等,都可引起三度失调,三度失调亦替菌交替症或二重感染。
定位转移
定位转移又称易位。定位转移可分为老区转移与新区转移。
血行感染
血行感染可出现在定位转移之前,也可出现在定位转移之后。血行感染既是原。菌易位传播的一种途径,又是一种易位感染。血行感染分为菌血症与脓毒败血症。
1.菌血症 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血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菌群侵入血液生长繁殖称菌血症。由正常菌群引起的菌血症一般称为非特异菌血症,因此,菌群常出现更替或协同感染。正常菌群进入血液很常见,但不一定都形成感染。只有在动物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减弱的情况下才引起感染。
2.脓毒败血症,细菌经血行(菌血症)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严重感染,然后再由感染部位从新进入血行,引起严重感染故称脓毒败血症。出现这种病例的集体抵抗力很弱,预后多不佳。
易位病灶
正常微生物群多因其他诱因所致,在远隔的脏器或组织形成病灶。例如脑、肝、肾、腹腔、盆腔等处的脓肿。这种病例多与脓毒败血症连续 发生或同时发生。
Copyright©2025 Sd-landoff.com
山东蓝道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